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这是一部讲道理大于讲故事的片子。带着对一个精彩故事的期待去,有点失落;失落后,倒也不至于什么都不留。

单纯从节奏感和流畅程度来看,这部影片前后有些割裂。叙述少年派身世的前二十多分钟,刻意营造轻松又不失深刻的氛围。隔几秒抖个小包袱,类似的奇巧,在《三个傻瓜》等多部影片中用过。不俗用多了也有些落俗,安慰自己说:“形式没关系,咱看内容”。当以为影片会沿着深刻轻喜剧的方向前进时,一场海难改变了整个影片的节奏和氛围。

海难后,多余的人都死光了,只剩一人、一虎和一个不断给予希望又设置障碍的海,故事一下子简单了起来——影片的节奏仅靠这三者撑不起来,要靠中年派的旁白推动。于是,帅气、英勇、灵秀的少年派每和老虎斗几分钟后,总有一个脸比少年派大一倍的中年派反思一下当年的心路历程,他的眼神努力想营造出一种历经劫难后充满智慧的平静,可我看到的只有呆滞,感觉劫难过后,智商也被劫走了。

岛的出现,和少年派迅速发现它是食人岛之后离开,都很突兀。仅凭花里的一颗牙齿,就能做出白天的淡水晚上变成酸液的判断?牵强的推理,不符合经验逻辑,也不符合想象的逻辑。只能解释为,也许导演担心故事太单调,留不住观众,硬造出一个悬念,期待这个悬念能丰富故事、升华内容,但给我的感觉先是对瑰丽的画面感觉好奇:“这是什么呀?”随后有点愤怒:“这算什么呀!”

最后,少年派叙述了另一个更复杂的版本——在船上的不是他和虎,而是厨子、妈妈、水手,几个人自相残杀,不仅让影片中的日本人面面相觑,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。这几分钟的叙述,不管是真是假,对整部影片都非常危险,如果这个版本是真实的,那将瓦解全片对人、虎、自然关系的用力过度的诠释——光膀子一个多小时都撑不起影片的主题;仅凭动几分钟嘴皮子就撑住?如果这个版本是假的,那少年派心理真是有点问题,编故事没关系,一个十几岁少年,编人杀人的变态故事,还把自己妈也编进去——李玫瑾来解释一下。难怪中年派谈及此事,语焉不详,且一脸讳莫如深,估计自己也圆不下去了。

最后留下的,是李安想要表达的道理,道理不俗,背后的思考很成熟。人、自然、宗教、人与他人、强与弱、人性与兽性、道德和欲望⋯⋯一个有素质的人,在成长过程中真实思考的问题,李安都有过思考,并且也对诸种关系做了排序,且序列体现了几近完美的价值观。

少年派,是一个天赋好,不浸淫于俗世生活,且对终极问题有思考的少年。他的父亲,用生活经验教给他真实世界的残酷。父亲是世俗意义上的聪明人,能力强,能识别强与弱,且以聪明驾驭强,但他没有智慧把强和弱从二元对立中解放——这个难题留给他儿子。少年派比他的父亲多了一点未经世俗磨灭的善良和宗教感。他的能力,大于其父,在不伤害虎的前提下,能驾驭代表兽性的虎。一个时刻对少年派生命有威胁的虎,反倒凸显了生命的价值,激发起他求生的动力,又是关于向死而生的话题。

他甚至一厢情愿的对兽性有期待。船靠岸后,老虎头也不回,被迫与老虎共患难的少年派,曾以为它会回头看一眼来终结这种关系。此时画外音恰到好处的响起:“人生在于不断的放下,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。”——真实世界依然残酷,他的父亲在“老虎吃人”的浅层次上理解真实世界的残酷;少年派在将老虎和自己生命一体化后,深化理解残酷。这是全片我唯一感动的一处。在关键处,李安守住了,他没有让老虎回眸。也许只有理解生命的真实,以及温暖表象后的绝望,才会这样处理。

影片在中国的反响好的不得了,中国观众被他的道理迷住了,在北美,它只是第五名。李安是一个严肃对待生命的导演,但好的影片,是故事带着人思考道理,不是导演拿着枪指着你的脑袋,逼你思考道理的。李安拿的枪,在影片中是一个絮叨的中年派;幸运的是,中国观众很给李安面子,也拿起了一支枪,对准自己的脑袋,这支枪是对李安的期待,或者是和李安一样的,对生命的严肃反思。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晨

王晨

8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前财新传媒记者 领域:反腐调查、公共政策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8篇